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238章

關燈
第238章

李弘這一次的疾病發作來得尤其迅猛。

當襄王妃趕到此地的時候, 住在襄王府上的禦醫已到了。

這些人本是天皇天後為了彰顯對於長子的愛重,在將李弘由太子廢為襄王之時,他們也隨同來到了襄陽, 以便隨時醫治李弘的不足之癥。

可她目光逡巡一番,卻見他們個個面露難色,在看到她時, 簡直像是看到了個主持此地局面的救星。

“襄王的情況如何了?”

信使連忙快速地將先前的情況通報了一番。

他一邊說,一邊在心中叫苦不疊。

倘若他知道為襄王報信會引來李弘這樣大的反應, 甚至眼看著要將他送上死路去,他無論如何也不會走這一趟。

不錯, 聽聞襄王在朝堂之上曾經將陛下給直接氣昏過去, 但他終究還是被陛下寄予厚望的孩子,光是看著今日此地的太醫陣仗,便可見一斑。

那麽誰也沒法做出斷言, 天皇若是知道了此地的情況,能不能只怪責於讓他來送信的人, 不要牽連無辜……

“醫官怎麽說?”

醫官答:“襄王此前就憂思郁結在心,體內正氣虛弱, 自來到南方後又突感癆蟲——”

“我不要聽那些多餘的。”襄王妃打斷了他的話,“你直接說現在的情況。”

“他此次愁緒攻心,導致體內再次失調,癆瘵難控,現如今正在昏厥之中, 盜汗情況尤為明顯, 加上先前還有咳血癥狀, 恐怕……”

醫官心中惶恐,卻也不得不給出了答案:“恐怕已到癆瘵最為嚴重的時候, 就算是聖手神醫到來,也難以治愈了。”

就算是尋常人感染了這樣的病癥,都很難有治愈的希望,何況是襄王這樣的情況。

他本就有不足體虛之癥,嚴重到成親至今也不曾有後,更動輒感染疾病在肺。

他們這些醫官是人而不是神,又怎麽可能在李弘自己都不註意身體的情況下保住他的性命!

襄王妃朝著餘下幾名醫官凝視了須臾,清楚地看到在他們的臉上分明已寫有了一個相似的答案。

這個“回天無力”的答案擺在她面前了。

他沒救了……

“罷了,我會向天皇天後陛下寫明緣由的。”她垂眸之間輕聲開口,掩住了向來嫻靜溫順的目光裏掠過的一抹決絕,忽然擡步朝著屋中走去,“襄王這邊由我來陪著。”

此地的太醫如蒙大赦,“多謝襄王妃。”

謝她做什麽呢?

襄王妃邁步踏入屋中的時候便不免在心中想著。

若不是襄王和她這對夫妻的緣故,這些太醫也根本不必這樣擔驚受怕。

好在,這樣的日子終於快要結束了。

對於大唐的那位陛下來說,他的風疾之病影響到了頭腦,在發作後病情更為錯綜覆雜,要醒來不容易,可對於李弘來說,他是因為一時之間的氣血上湧而倒下去,又很快因為胸肺的咳疾而被驚醒了過來。

襄王妃剛在李弘的病榻邊坐下,就見他已翻覆著試圖起身,幾乎是下意識地奪過了她遞過去的巾帕,好一陣的嗆咳。

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先前兩次咳血,已讓他暫時咳空了積存,這次在巾帕上只有淡淡的血痕。

可這抹象征著病入膏肓的顏色,在李弘看來依然刺眼得嚇人。

他緩緩躺下來的時候,臉上已又多了幾分頹喪死氣,像是過了有好一陣的失神,才從那種夢游一般的狀態下緩和過來,對上了身旁之人的眼睛。

確實是眼睛而不是整張臉。

自孫思邈在東都提出要對會彼此傳染的疾病做好預防後,口罩這種東西就被傳播了開來,也自然被用在了此時。

只露出一雙眼睛的狀態下,她那稍顯冷漠清淩的眸光也就更顯得突出了些。而在那其中,還有著一抹不難錯認的傷感。

李弘記得,就連被跟隨著貶謫到襄州來,她都不曾有這樣的表現。那麽這其中的意味好像不言而喻了。

李弘虛弱開口:“明舒,我是不是快死了……”

楊明舒微不可聞地嘆了口氣:“襄王不該想那麽多的。”

一個天生體弱的人若是生在民間,或許還可以說是不好養活,但當他是天下最尊貴的兩個人的孩子,還當上了一個吃穿不愁的閑散宗室之時,是完全有機會養好的。

偏偏李弘自己把自己逼上了絕路。

可李弘自己是不願意接受這個了,哪怕到了此刻,他也覺得襄王妃的那番話,是直接在朝著他的傷疤戳。

“我想太多?”這話竟像是半顆靈丹妙藥,讓李弘強撐著半坐了起來,臉上閃過了慍怒之色,“你到底明不明白,我做了十六年的太子啊!”

人生能有幾個十六年?

忽略掉不記事的幼年時期,李弘一直享受的是太子的待遇。兩個弟弟的表現,更是讓他無比確定,他會安穩地坐在這個位置上,直到繼承大統。

可突然之間,什麽都變了。阿耶甚至無比狠心地在將他驅逐出關中後,又僅僅隔了數月,就將這個太子的位置給了弟弟。

而他的妹妹也終於在上頭再無兄長的情況下,拿下了鎮國安定公主的位置。

相比於這鎮國公主和新上位的太子,他這位廢太子……顯然已徹底變成了翻篇的過去。

這要讓他如何能夠以平常心去接受這個事實!

“可我一直覺得,您並不適合當這個太子。”

李弘驚愕地對上了妻子的眼睛,怎麽都沒想到她並未在此時關照於他的病情,而是說出了這樣的一句話。

楊明舒卻慢慢地在口罩之下彎起了唇角,仿佛在這樣一個本該舉哀的局面裏,她也不是不能多說兩句話。

“您跟我太像了,這樣的性子,怎麽能做太子呢?”

她自顧自地說了下去:“我還只有七八歲的時候,榮國夫人和家中提到,讓我去給安定公主做伴讀,但我父親覺得不行,要讓我更為循規蹈矩一些,我聽了,繼續在家中學規矩讀詩書。他讓我去當太子妃,我也聽了。”

“他說要讓我將太子和弘農楊氏捆綁在一起,讓我說安定公主的壞話,我也聽了。太子倒了,變成了襄王,我要自此做個乖順安分的襄王妃,我也做了。”

“我不需要凡事尋根究底,只需要按照旁人的指點去做事,反正我已有了尊貴的出身,無邊的前途,總有人會告訴我應該怎麽做才能讓自己過得更好。我是如此,太子難道不是這樣嗎?”

只要沒有人告訴他,就算是在這樣一個位置上也需要居安思危,需要自己去想,到底如何才能做好一個太子,李弘自己也就不會去想。

他的父親告訴他需要監國,他就去批閱那些臣屬遞交上來的奏折,他的父親告訴他要去校閱府兵,他就巡查河南河北,天皇天後讓他賑災,他便出現在洛陽,以皇太子的身份交出一個循規蹈矩的答案。

這不是和她很像嗎?

“我被人往前推一步,就走一步,我也覺得沒什麽大不了的,那麽您若也能如此隨遇而安的話,恐怕也不會讓自己過得這麽累了。”

“可惜……一切都已經太遲了。”

李弘很想反駁她一些什麽,卻發覺被襄王妃以何其平靜的語氣說出來的話,簡直真實得像是在說他本人。

當他試圖去回顧他這擔任太子位置的十六年時,發覺這其中有太多都如楊明舒所說,就是在被人推著往前走。

他也如同安定在宣旨之時所說,根本沒在這等推動的力量中分清楚,到底誰才是真正能夠讓他與之為伍的人。

可這樣的一番實話,說在他這個將死之人的面前,和殺人誅心有何分別!

“你……”

“我如何?”楊明舒摘下了面上的口罩,“我說了,一切都已經太遲了。”

李弘驚懼變色:“把它戴回去,你明知道這是要命的病。”

楊明舒依然笑意淡淡。

自嫁入東宮的那一刻開始,她就像是太子的一道影子,淡漠得沒什麽存在感。唯獨在今日,她的這個動作裏,方有了幾分屬於她自己的意願。

“您以為我不知道,信使從何而來嗎?天皇天後改立太子,居然放在安定公主之後,還放在了大朝會之後,正月十五之前,怕是還在顧慮你的心情,勢必會讓人小心瞞著您的。怎麽就有人先將其告訴了您,生怕您不會在收到消息後去鬧去爭呢?”

“弘農楊氏表面上驅逐了楊思正,也對我父親楊思儉有所疏遠,可還依然覺得您是一枚相當重要的棋子。可惜啊,他們高估了您的心性,也低估了我的想法。”

她說到這一句的時候,唇畔的笑意已越來越盛,連帶著整張臉都像是在熠然生光,“我不知道一個已經死了的廢太子的王妃,對他們來說到底還有沒有用,但我想,她還是不要存在為好。”

李弘眼神裏的覆雜情緒一覽無餘:“你完全可以去重新跟著安定,就像你說的,當年你原本就應該做她的伴讀。”

“哈,您看,您自己都承認了她的本事。但您知道嗎……”楊明舒的笑容裏閃動著一點淚光,“已經錯過的東西,再去強求,或許只會讓人兩頭成空。”

“我用前太子妃的身份出現在安定公主面前又算什麽呢?沒有人會相信這是安定公主對您的仁慈,只會覺得這是在裝腔作勢,收買人心。反倒是那些一直在推著我往前走的人,還會試圖重新聚攏在我的身邊。而這,就是世家的慣用手段。”

這就是世家啊……

不經由一把火,永遠會將人黏著在蛛網之上的世家啊。

李弘呆在了原地。

哪怕明知道在摘下了口罩,毫無顧忌地坐在他身邊,對她而言有多大的危險,楊明舒依然並未有任何一點避讓。

“襄王,您現在還覺得,是陛下無視了您在襄州的反省,直接選擇了新的太子,好生對不住您嗎?”

李弘已經答不上來了。

他在昏厥之前被滿心的憤懣沖昏了頭腦,以至於喊出了那樣一句控訴天子無情的話,可現在襄王妃以己為喻,又分明是在告訴他——

能容忍一個他這樣脾性的人坐在太子的位置上,當真是天皇的寬宥了。不是因為他堪配這個位置,而是因為他有幸,能做天後的第一個兒子。

楊明舒無力掙脫的旋渦,也何嘗不是他的真實寫照,可他……

他還要更為遜色得多,因為他連面對死亡的勇氣都沒有。

“去幫我準備紙筆吧,我想寫一封信。”

當楊明舒隔著門扇對外傳遞出這句話的時候,李弘下意識地往窗口看了出去。

南方的春日來得要比北方更早。

在襄陽這個山靈水秀的地方,春風早已將一片新綠吹到窗前了。

但窗內和窗外,早已變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。

……

因襄王病篤而陰雲密布的襄州,和此時的關中,也是截然不同的氣象。

在關中那頭,從來不缺話題,還隨著開春制舉將近而越發熱鬧了起來。

就連李治好像都為這份自元月大酺後熱切的氣氛所感染,這幾日病情有所好轉。

他雖不想承認自己已越發不能掌控住當前的局面,必須更進一步地受制於安定公主和天後,但結果總歸是好的,便還能讓他繼續自欺欺人下去。

何況,科舉的事情他就算想要插手,也終究是有心無力,但有一件事,倒是還能彰顯他這個“父親”的地位。

趁著李賢被改立為太子,不如好事成雙,直接將李賢的婚事敲定,也算是雙喜臨門了。

“陛下在猶豫於人選?”武媚娘看著李治的目光游移於兩份文書之間,出聲問道。

“適齡又身份相匹配的有兩人,我實在拿不定主意要選哪一個。”李治將其遞到了武媚娘的面前,“你看看?”

“我看……”武媚娘掃了一眼兩份文書,直接將兩份都給丟在了一邊,“還是兩個都不選的為好。”

李治剛想發問,就聽到武媚娘說道:“陛下難道忘了前車之鑒嗎?”

擺在李治面前的兩個人選,一個是河東裴氏出身,一個是清河房氏出身。

雖說太子妃人選也不可能從尋常身份裏選出,但現在的這兩個候選人,情況還要特別一點。

“裴氏的父親是左金吾將軍裴居道,房氏的父親是左領軍大將軍房仁裕,您是一點兒也不擔心啊。”

給太子找個有兵權在手的岳家,都不知道是該說李治心大,還是該說,他在潛意識裏還是希望給太子的地位添磚加瓦。

武媚娘看得出來,李治此次挑選太子妃,絕對是有從臣子的忠誠做出考慮的。

就拿後面那位左領軍大將軍來說,永徽四年,房仁裕明明還在為母親守孝,便被奪情起覆,參與平定了睦州的陳碩真叛亂,自此領揚州長史、左領軍大將軍的官職。

對於李治的這份信任,房仁裕也並不曾有所辜負。在李治與長孫無忌的沖突期間,他始終是站在李治這頭的。

雖然這或多或少和房家與長孫家的舊怨有關,但在顯慶末房仁裕離世之前,他與李治都能稱得上是君臣相得。

而在這位房大將軍過世之後,他和太原王氏聯姻所出的其中一個兒子房先忠同樣擔任武職,做到了左金吾將軍的位置。

正好和裴居道占滿了這兩個同樣的名號。

金吾衛,也正是天子的親兵之一。

這其中的意義不言而喻。

“陛下怎麽就不想想呢,在幾年前是曾經有過奉宸衛將軍為家族利益闖宮的!”

武媚娘勸道:“我能猜到陛下的想法,您不希望賢兒如同弘兒一般,被世家在朝堂之上裹挾,幹脆選武將背景,但河東裴氏、清河房氏,還有太原王氏,可都不是省油的燈啊。”

李治臉上的猶豫之色更重。

天後的一番話實在沒有說錯,但他也清楚,若是換了其他幾家,同樣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顧慮。

但在這數年間不斷發生的變故面前,他確實沒有這個底氣敢說,他一定能夠對自己的金吾衛管控得毫無疏漏。

倘若他為賢兒選定的助力,反而變成了刺向他自己的利刃,那便當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。

所以這個人選再小心也不為過。

然而他卻並未留意到,在他垂頭沈思的時候,天後臉上閃過的與其說是同仇敵愾的神情,還不如說,是在對當前局勢審時度勢。

自她將目標從做一個實權的皇後,轉向那個本不該由她染指的位置上時,她對於李賢的關切就必須先打個折扣。

阿菟也在前幾日和她討論過這個問題。

李賢上位太子既然已是她們以退為進的一步,給夠了他優待,那麽就不能讓他借勢快速發展起來。

東宮的屬臣安排方便操縱得多,太子妃這邊提供的助力,卻要換一種方式來削弱。

就先……將他的婚事往後推上一推吧。

“陛下何必如此著急呢,自雍王府便跟著賢兒的張氏已先為他生下了長子光順,又不像是弘兒一般並無子嗣傍身。眼下剛剛經歷了一出世家裹挾太子,意圖逼迫陛下做出決斷,您又要在此時選出這樣出身的太子妃,和朝著他們示弱有何區別?”

這話對於李治來說的效果可要遠比上一句有用得多。

他被李弘氣得病倒的事情仿佛就還發生在昨天,那等試圖和天下大勢對撞的世家底氣,也真是讓他記憶猶新。

“可太子已立,朕又抱病在身,朝臣總是需要一個理由,才能接受太子沒有正妃的。”

若李賢年紀尚小也就算了,他已有十九歲了啊。

“這不好說嗎?長幼有序,先給阿菟定下一個駙馬,等到起碼一年半載之後再來決定賢兒的正妃。到了那個時候,陛下應該能從朝臣之女裏,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選了吧?”

李治訝然:“阿菟她願意成親了?”

武媚娘笑了笑:“您都願意給她那個鎮國安定公主的位置了,也讓她的地位猶在賢兒之上,為何還要跟您較勁。只不過,她說這個選駙馬的規則,需要由她來定,也必須特殊一點。”

李治當即大喜:“你讓她自己來說。”

規則多沒關系。

倘若這既是在緩和父女之間的關系,讓時局回到正軌,又倘若這還是在為重新物色太子妃人選拖延時間,李治能接受這樣的條件。

“既是鎮國安定公主,還有聽取決斷軍國大事之權,就不該是公主出嫁,而應該是駙馬進門吧?”李清月掰著手指算道,“這是第一條,也是最不能更改的一條。”

她轉向了李治,頗為倨傲地評價:“要我說,公主代表皇室之尊榮,何止是鎮國公主該當娶駙馬進門,就連其他公主也當如此。”

李治擺手:“行了行了,其他人你先別管,說你自己。”

對於這個權勢日盛的女兒,李治都不指望能靠著找個忠心的駙馬去接掌她的兵權了,生怕一個操作失誤能直接將人給逼反了,還不如在這件事上遂了她的心願。

娶就娶吧,雖然顛倒了關系,但鎮國二字擺在那裏,嫁進誰家,李治都不會放心的。

現在總算有了朝著正向發展的希望,他又何必阻攔。

“第二條,駙馬年紀得比我小。”李清月理直氣壯,“您若還記得我當年跟您說過的話就應該記得,我說,天下未定,何以家為,在剿滅吐蕃之前我絕不會成親,而這起碼也是兩三年之後的事情。”

“若是您按照此前遴選駙馬的準則,從及冠之人裏挑選,等到三五年後必定已被官場磋磨出老態了,所以我要從年輕的裏面選。”

李治:“……行,我答應你,但你總得起碼給個年齡範圍吧?”

李清月答道:“就以四年後能到成婚年齡來算。”

李治點頭:“好。”

雖然這一條同樣有些奇怪,但想想朝堂之上的那些官員娶妻,也大多娶的是比自己年齡小的,阿菟先有讓駙馬入贅的打算,現在這一條也想要對標著來定,並無什麽不妥。

“第三條—— ”李清月頓了頓。

“你直接說吧,別賣關子了。”

“這個最終選人的方式,由我來定。”

前面兩條都答應了,這第三條還有什麽好說的。

可當李治被邀約前來“選拔現場”的時候,卻被眼前的場景給驚呆了。

此地乃是蓬萊宮中內外朝的分界城墻。

往前五十丈的位置,有另外一道高墻門樓,作為含元殿後,宣政殿前的其中一道分隔。

……

李治這幾日聽到過宮人來報的消息。

當鎮國安定公主將要遴選駙馬的消息傳入長安的時候,哪怕公主已對外明言,此次為選婿入贅而非公主出嫁,也完全無法改變長安城各家踴躍的表現。

他們都很清楚,哪怕這個入贅鎮國安定公主府的人,絕不可能在朝堂之上拿到足夠的話語權,只能自此作為公主的附庸,他們也甘之如飴。

鎮國公主背後的權勢,手握的人脈,和在今日甚至淩駕於太子之上的地位,都已足夠讓人做個安分的效忠之人。

他們也樂於借此機會攀附上安定公主,為自己謀求到一份庇護。

在李治看來格外離奇的規則,在這些人看來,只怕是拿到這份富貴之前的必要條件而已。

所以在短短數日內匯總到天後手中的意向,足足有千份之多,經過了一番篩選,還留下了上百人,只能等到下一輪的篩選。

但奇怪的是,在今日的宮墻之間並不見任何一個參選駙馬的人。

“你不將人請來,我又如何為你掌眼?”李治問。

李清月噗嗤一笑:“阿耶您這話就說錯了,我今日不是來請您掌眼的,只是請您來做個見證。”

她伸手朝著前方的那道宮墻門樓指去,“您可能看不到那頭的情況,但在那邊的門樓之上,有人拿著那最後的二百份名單。一會兒呢,我會讓人自那頭將名單全部往外拋出來,而我會從這頭射出一支箭,射中了哪一個名字,誰便是未來的駙馬。”

“你這……”李治驚得當即就想說一句荒唐。

可他看不清對面的情況,卻能看到,已自宮人手中接過弓箭的安定,在臉上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堅持。

“既要做鎮國安定公主的駙馬,就必須接受一個結果。今日我選人,不會給他們以多少主動權,只能看我的意思和天意。”

李清月已毫無猶豫地彎弓搭箭,只是在弓弦緊繃之際,她又回頭朝著李治看來:“阿耶,我難道不該有這等執掌他人命數的氣度嗎?”

“放!”

這一句斬釘截鐵的口令,直接將李治的質疑全數逼了回去。

也讓他只剩了最後一點僥幸:現在安定對於駙馬是誰都不在意,或許在今日開了一個頭後,終究還有改變的契機。

而現在——

這一個放字,不是李清月將手中的弓箭脫手,是她讓對面城樓之上放飛紙張的信號。

霎時間,那頭有意的鼓吹與拋飛,讓這些紙張全數升空而去,被卷挾在了今日的寒風之中。

比起拉開勁弓巋然不動的安定公主,這一張張名錄的主人仿佛更像是風中飄萍,將成敗命運決斷在了那一支弓箭之上。

自一旁宮人的角度,也正能看見安定公主堅毅而銳利的目光,仿佛正在端詳著每一頁紙張飄飛的姿態。

下一刻,她手中的那一支箭再不停留地脫手而出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貫穿了其中一張飛到了高處的紙張。

或許更為準確的說,是這狂飔馳飛的利箭,直接將那張紙擊碎在了當場。

這副游刃有餘的姿態,只怕誰見了都得誇一句英姿颯爽。

可一想到這其實是個選駙馬的場合,而不是狩獵之時,李治就覺自己很有幾分哭笑不得。

“你也是真不怕選出個不合心意的……”

李清月撇了撇嘴:“那又如何呢,大不了換了就是!”

她總不能告訴李治她才不擔心這個。

誰讓她能確定,方才中箭那一張紙上的名字,必定還有三四年才到適婚年齡。

以她射箭的眼力,完全能夠做到在動了點手腳後達成這個目的。

雖然是要讓李治再放下一點戒心,但名正言順地拖延時間,她還是會做上一做的。

至於有沒有作弊,誰知道呢?

在抄錄名單的時候,按照年齡區別一下紙張,是很有問題的事情嗎?

反正李治希望她做個尋常的公主,李清月告訴他這不可能,但她可以先做個普通的鎮國公主。

李治希望她遵從宗法父權社會的規則,李清月也以一種雖然還是不太對,但也能糊弄的辦法給應付過去了。

他還有什麽好不滿足的。

而這份爭取下來的喘息之機,將會讓她和阿娘打磨出最後一把利刃!

在他們兩人,還有一旁的天後、太子的眼前,一頁又一頁的紙張依然在自空中飛落,但這場遴選駙馬之事,實則已經走到了終點。

一個李治必須接受的終點。

他也終於說服了自己的內心,重新開了口:“去將那張……”

去將那張紙拿回來吧,他倒要看看,到底是誰成為了這個幸運兒。

可他話音未落,就有一個聲音打斷了他的話。

“報——”

先一步出現在那些隨風飛落紙張處的,不是走上前去的宮人,而是一匹穿過了宮門、飛馳而來的快馬。

而那一聲疾報高呼,更是驟然間壓過了其餘的聲音,帶著一種近乎變調的聲嘶力竭。

不知為何,李治忽然心中一跳。

一種難以言喻的恐慌,在這一刻迎面而來,甚至遠比安定射出那一箭的時候還要強烈得多。

尋常情況下,根本不會有這等疾報,未經通傳便先越過了外朝而來。

只有最為緊急,必須立刻傳遞到二聖面前的消息,才會有這樣的聲勢。

以至於當這匹快馬毫無停歇地越過那些落下的紙張之時,日光將原本泛黃的紙幾乎照成了白色。

在兜頭罩下的紛紛揚揚中,像極了——

……

那馬背上的信使跌跌撞撞地翻身下馬,跪在了天皇所站的門樓之下。

“陛下——襄王……襄王薨了!”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